
条干均匀度仪作为点评纱线质量的先进仪器,不只用来测定纱线的变异系数和常发性纱疵数,还供给不匀曲线图和波谱图。通过波谱剖析,能够到达三个意图:(1)通过对波形特征的判别,了解纱条不匀的性质:(2)通过对不匀波起伏和波长的判别,猜测可能对布面外观的影响程度:(3)通过对牵伸波和机械波的剖析,确认发生疵点的工序及毛病部位,及时找出纺纱工艺的缺乏或机械缺点;为敏捷改善工艺、调整机械状况供给依据。使用波谱剖析技能确诊纺纱设备毛病已成为出产中的一项日常作业。
即便在一切纤维等长、等细的抱负条件下纺纱,纤维在纱条中彻底伸直平行,也不能得到粗细彻底一致的纱条。这是因为纤维沿纱条的长度方向上呈随机散布(泊松散布),此刻纱条有一最低的理论不匀率。与之相对应,此刻的波谱图为抱负波谱图,如图1(A)虚线正常波谱图
在纺纱过程中,纤维不可能悉数被松解别离,纱条中仍有缠结纤维和棉束,纤维在纱条中也不可能彻底伸直平行,使得纱条不匀率在一切波长范围内均有所增加,此刻的波谱图称为纱条的正常波谱图。如图1(B)所示。
在纺纱过程中,因为牵伸元件作业不稳定以及牵伸工艺不合理,使得在牵伸区内对浮游纤维操控不良,纤维变速点散布不稳定,发生的非周期性不匀,称为牵伸不匀或牵伸波一般在波谱图上表现为3个频道以上的山包形突起,如图1(C)所示。
纺纱机械上与牵伸有关的反转部件的作业状况不正常或机械零部件的残缺,会形成纱条的周期性条干不匀,在波谱图的相应方位上就会呈现一烟囱状突起,称为机械不匀或机械波。在波谱图上机械波常表现为1个频道或至多以2~3个频道的凸起长条,常称为“烟囱”,如图1(D)所示。
关于机械波,要重视“烟囱“相关于正常波谱图比较后凸出的高度。下列两种状况的机械波归于有害机械波:①“烟囱”的高度P1大于该处正常波谱图对应的波幅高度B1的一半时(P1≥B1/2);②当“烟囱”占有2~3个频道时(双柱波),则应把波幅累加后取总高度P2值,再与正常波谱图高度B2比照,若P2≥B2/2时;这两种状况的机械波可能对织物外观形成不良影响,有必要考虑消除。见图l(D)所示。
在实践波谱图剖析中,机械波发生的数量远远超越牵伸波,机械波对织物外观的损害程度也超越牵伸波,因而,消除机械波对确保纱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要点对机械波进行剖析。
波谱剖析中最要害的一项作业是核算毛病部件的波长值。如果把一台设备一切可能发生毛病的反转件的波长值都核算出来,并分种类列成表。这样,在波谱图剖析中,把波谱图上机械波实测波长值和表中波长核算值相比较,波长核算值与实测值两者只需“根本相符”(答应差异可在±1.5%以内把握),对应查找,就可开始揣度毛病部位。波长核算要结合详细机型、详细纺纱种类,详细剖析。
毛病原因归于:罗拉偏疼、曲折、罗拉轴承磨损、罗拉轴端齿轮残缺;胶辊反转不良(包含胶辊偏疼、曲折、胶辊铁壳与芯子的空隙过大、轴承缺油等);胶圈反转不良等。
毛病原因归于:轴及其轴承磨损、键槽松动、轴和齿轮合作不良、齿轮磨损或缺一齿。
细纱波谱图剖析实例:在FA506细纱机上纺种类CJl4.5tex纱,惯例实验中,发现有两个试样条干变异系数CV值反常,分别为15.12%、15.46%,随之调查波谱图,发现两个试样的波谱图上在波长2m左右的方位有机械波,见图2所示。
如本例波谱图实测波长值2m左右,对应的毛病部位在改换齿轮Zk或36T、23T处。依据开始确认的成果,由修机工上车查看,发现改换齿轮36T与23T之间的齿轮轴轴承滚珠磨损,形成齿轮运转不稳定,因而在波谱图上2m处发生了机械波。
2.3毛病原因归于罗拉颤动、扭振、齿轮全磨损、齿轮装置不良等———易发生隐波
大多数隐波是因为牵伸齿轮啮合过紧或啮合齿轮轴线不平行、齿轮消灭等,使齿轮反转中逐齿打顿,致使罗拉有规则颤动。隐波的特点是本工序波长很短,乃至无法检测出来,只要通过下道工序牵伸后将波长扩大才能在波谱图上闪现。因为隐波而导致的突发性纱疵损害性极大,易形成大面积坯布降等,且隐波波长和后道工序发生的波长附近,因而往往被误以为是后道工序存在问题而引起的机械波。
简单发生隐波的工序是粗纱工序,尤其是粗纱机中罗拉扭振发生频率较高,多数是因为齿轮装置不良,齿轮磨损空隙过大,胶圈张力过紧等原因形成。
③隐波实例剖析:纺T/C65/3514tex纱线,发现细纱波谱图(见图5)在20~30cm处存在机械波。
粗纱波谱图正常,而在细纱机上重复抽样检测,反映出细纱条干CV值较高,粗节、细节较多。由图5可见细纱波谱图在20-30cm处有显着机械波。此问题会集在同一台粗纱机所出产的粗纱上,而换用其它正常粗纱在此细纱机上未发现此机械波,因而可扫除细纱机发生毛病的可能性,可能是因为粗纱机罗拉扭振发生的隐波。依据核算的隐波波长,仔细查看粗纱机后发现,因为下胶圈与中罗拉粘连严峻,引起中罗拉扭振。换下该粗纱机台的悉数胶圈,纺出细纱后,再重复抽样检测,再未发现此机械波。